马斯克称今年将首次在人体植入“盲视”设备,让失明者重见光明
埃隆·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近日再次成为全球焦点。4月初,马斯克在多个场合宣布,公司计划于今年底首次在人体内植入名为“Blindsight(盲视)”的脑机接口设备,目标是让完全失明者重见光明。
技术原理:绕过眼睛,直连大脑
“盲视”设备的核心在于绕过受损的眼球或视神经,通过在大脑视觉皮层植入微型电极阵列,直接向神经元传递电信号以生成视觉图像。这种技术对先天失明、视神经损伤眼球缺失的患者均可能有效。
根据马斯克的描述,初期植入者的视觉体验将类似于“雅达利游戏机”或“8Bit图形”的低分辨率画面。但通过算法优化和电极密度的提升,未来分辨率可能超越正常人类视力,甚至扩展至红外线、紫外线等不可见光谱。
Neuralink的独特优势在于其高精度手术机器人,能够安全地将比头发丝更细的电极植入大脑皮层,极大降低手术风险。
进展与突破:从猴子到人类的跨越
自2022年起,Neuralink在猴子身上测试“盲视”设备,结果显示植入体运行稳定,且未对动物健康造成重大影响。马斯克强调:“没有猴子因设备死亡或重伤”。
2024年9月,“盲视”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的“突破性设备”认定,为其人体试验扫清了监管障碍。
马斯克明确表示,首例人体植入将在2025年底前启动,目标人群为完全失明者。若试验成功,未来几年内技术有望逐步普及。
挑战与争议:技术瓶颈与伦理拷问
尽管前景光明,但“盲视”仍需直面多重挑战。
技术限制:当前电极密度仍受限于微型化工艺,可能影响图像分辨率。此外,大脑神经可塑性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患者难以适应人工信号。
长期安全性存疑:Neuralink此前用于瘫痪患者的“Telepathy(心灵感应)”设备曾出现电极移位问题,需通过软件升级补救。这提示“盲视”也可能面临类似风险。
伦理争议:脑机接口直接干预人类神经活动,可能引发隐私、身份认同甚至“技术增强人类”的社会公平性讨论。
未来愿景:从治疗疾病到“超人进化”
马斯克的野心远不止于治疗失明。他多次提及Neuralink的终极目标是“扩展人类感知与认知能力”。他认为,抑郁症、焦虑症等精神问题源于“大脑电路故障”,未来可通过脑机接口精准修复。此外,当前人类语言的信息传输速率仅约1比特/秒,而脑机接口可能将其提升百万倍,实现“思维直接输出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Neuralink计划在脊髓上下端同时植入设备,绕过损伤区域传递信号,帮助瘫痪者重新控制肢体。
若“盲视”成功,脑机接口技术将从实验室跃入大众医疗领域,为全球4500万盲人群体带来曙光。同时,Neuralink的技术积累,如高密度电极、自动手术机器人可能推动神经科学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交叉突破。而马斯克“超人视觉”的设想,更将引发关于人类增强(Human Enhancement)的全球性对话。
来源:医谷网
声明: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,仅供参考。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,请谨慎甄别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为保障双方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